芜湖市教育局关于芜湖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W2024055号提案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发布时间:2024-07-18 16:52信息来源: 芜湖市教育局阅读次数:编辑:倪雪梅 字体:【  

办复类别:A

夏燕良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和实用型人才培养,促进芜湖市首位产业的高速健康发展》的提案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芜湖市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系统化思维推进产教融合发展,促进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在体制机制创新、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校企深度合作、实验实训建设、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就,职教规模持续扩大、结构不断优化、质量稳步提高、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社会认同度显著增强,各职业院校与芜湖市相依相存,扎根芜湖,为芜湖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加快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培养了大量应用型、技术技能型、复合型人才。全市现有高职院校7所(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安徽扬子职业技术学院,以及新设置的芜湖航空职业学院和芜湖医药健康职业学院,今年9月将迎来首批学生)。中职学校17所(含技工院校3所)。

一、新增职业院校,服务首位产业发展

市委、市政府坚持深入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精神,抓实抓好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对于职业院校发展高度重视并给予全力支持和保障。目前,我市正在湾沚区新建一所服务首位产业的高职院校——安徽南方科技职业学院(暂定名)。安徽南方科技职业学院以“建设国内特色、安徽一流的现代综合性高等职业院校”为目标,聚焦安徽省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重点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等新兴产业打造专业群建设,对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改善与优化技能人才队伍结构、增加高技能人才的有效供给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该学院新校区计划20249月投入使用,预计2028年完全建成。学校由安徽二轻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项目总投资30.75亿元,总建筑面积约19.8万平方米,规划建设综合楼、教学楼、学生宿舍、实训楼、实验楼、图书馆、食堂等建筑及配套附属设施。该学院新校区计划20249月投入使用,预计2028年完全建成,总面积预计800亩左右,满足在校生1万人规模水平。

同时,我们也热烈欢迎、积极支持鼓励新能源汽车产业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上市公司、龙头企业在芜举办职教,鼓励各类企业依法参与举办职教。 20241月,市委市政府印发《芜湖市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 打造区域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实施方案》,明确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兴办职业教育,鼓励有条件的企业通过股份制、混合所有制等形式参与举办职业学校,与职业学校共建产业学院等。

二、优化专业设置,助推首位产业发展

近年来,在芜职业院校主动适应省、市经济发展需要,深度融入安徽“三地一区”“七个强省”和芜湖市加快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围绕我市首位产业布局和发展,针对产业、企业实际应用培养人才,结合自身发展优势,深化学科专业供给侧改革,积极开设新能源汽车技术、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等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相关的专业。如:安徽工程大学开设新能源汽车工程专业;安徽信息工程学院开设车辆工程及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开设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专业;芜湖职业技术学院2024年已开设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专业,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规划新增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安徽扬子职业技术学院开设新能源汽车专业等,专门为首位产业培养急需技能人才。

2023-2024学年,在芜高校、职业院校610个专业点共涉及四大产业类别的25个产业,服务十大新兴产业的学科专业设置比例达到70%以上。对应我市首位产业的专业包括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汽车及零部件、材料产业、电子电器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等。主要服务企业有奇瑞集团、安徽江淮汽车、芜湖伯特利汽车等。

同时,各高职院校通过“微专业”“专业方向课程包”等形式创新交叉学科的开展,创新专业设置,专业上设置跨学科的课程,面向传统汽车、电气、控制、机械、材料、电子、计算机等专业,开设“微专业”、“专业课程包”等。

三、创新培养模式,保障首位产业发展

深化职业教育体系改革。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中共安徽省委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服务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的意见》精神,加快我市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20241月,市委市政府印发《芜湖市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 打造区域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明确了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制定了增强人才供需匹配度、推进产教融合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职业教育办学活力等四个方面的重点任务,突出改革创新,优化类型定位,以教促产、以产助教,深化产教融合,优化学校和专业布局,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全面构建纵向贯通、横向融通、校企联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供给水平。设立职业教育专项奖补资金3500万元,支持职业学校“双高计划”“双优计划”建设,重点奖补产教融合项目、教师队伍建设、教学成果和技能比赛获奖等事项。

进一步推广“双师制”。坚持“科学使用、优化结构、确保质量”的方针,在职业教育领域编制使用计划申报、引进人才核编过程中,认真审核把关,做到“两个优先保障”,优先保障职业教育紧缺和急需专业人才引进所需的编制,优先保障招聘高学历人才、“双师型”教师所需的编制,积极鼓励引进高层次、“双师型”及紧缺专业人才,2020年以来累计引进专业人才133人。《芜湖市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 打造区域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实施方案》里明确支持职业学校与龙头企业合作共建“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对获批省级培训基地的职业学校,给予50万元一次性奖励资金。对入选省级学科专业带头人的教师,给予10万元一次性奖励资金。到2025年,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比例达70%

实施“科技副总”选派工作机制。20243月,省科技厅、省教育厅联合印发《安徽省“科技副总”选派工作实施方案(试行)》,省市县三级联动实施“科技副总”选派行动,由市科技局组织当地企业梳理人才需求和技术难题,确定科技副总岗位需求,省科技厅研究提出科技副总岗位需求清单,对高校院所发布,选派一批科技人员担任科技型企业“科技副总”,推动企业与高校院所共建创新平台、开展产业技术协作攻关、联合培养实用人才、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增强企业整合创新资源、组织技术攻关、优化创新管理等能力。如安徽工程大学选派56名具有博士学位或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赴52家企业担任“科技副总”,涉及人工智能、机械制造、车辆工程、环境化工等10余个领域,帮助企业解决“G0型隔膜压缩机振动与噪声超标技术瓶颈、提高全铝产品成品率15%-20%AI处理和手势识别创新”等技术难题10余个。与企业联合申报并获得省科技进步、自然科学奖4项,获批省重点研究与开发计划2项、工信部重大专项1项以及芜湖市重大项目2项。并带领50多批近1000名学生参与企业实践,进一步打开培养产业急需人才新局面。

进一步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近两年,联合市委人才办、市发改委等部门遴选出100个校企合作订单班和集合订单班、聘任454名“产业教授”,共拨付冠名班支持经费886万元、“产业教授”聘任补助161.02万元。对根据产业需求开设冠名班、订单班和学徒制班的学校,按照每人每年4000元的生均费用给予学校设班补贴,用于学校人才培养补贴,以及培养期间学生的食宿、交通、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等支出,拓展校企合作形式,协同推进产教深度融合。由经开区、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奇瑞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联合组建的芜湖市产教联合体被评为国家级首批市域产教联合体,全国首批仅28个。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与奇瑞汽车联合发起成立全国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智慧流通产教融合共同体,共撬动94所本科院校、高职院校以及行业企业参与其中,为汽车人才培养搭建又一重要平台,有效推进了产业、专业、就业“三业一体”。

进一步提升职教办学规模及层次。进一步优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5所高职院校、13个专业群入选安徽省“双高”建设计划,2所中职学校获批高职中专分校。15所院校参与1+X证书制度试点、现代学徒制试点。联合奇瑞集团等4家企业申报的6个现场工程师培养项目获省级首批立项,并被推荐至教育部遴选。

优化完善住房补贴政策。为吸引更多青年人才在芜就业,2024322日,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专题会议,调整青年英才购房补贴标准,提高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毕业生购房款比例和补贴上限,由购房款的12%最高20万元提高至购房款的14%最高25万元。本科学历毕业生购房款12%比例不变,补贴上限由最高20万元提高至25万元。专科(含中职、技工院校)学历毕业生购房款比例由10%降低至8%,补贴上限最高20万元不变。改进补贴方式,首期拨付购房补贴的75%,剩余补贴分3年兑付。

出台激励企业技术人员政策。探索建立以年薪评价人才的新标准,突出人才的能力、业绩和实际贡献,根据企业人才工资性薪酬和纳税额进行评价,对企业给予年薪20万元的可直接认定为高端人才、年薪100万元的认定为领军人才、年薪200万元的认定为国内外拔尖人才。打通企事业单位人才条件互认通道,拓宽人才认定范围,提升企业人才发展空间。推动职称评审权下放,强化企业评价人才的主导权,授予奇瑞公司工程系列评审权,开创芜湖市企业自主评审先河;争取省厅授权国营芜湖机械厂通用航空专业评审权,填补全省航空专业职称评审空白;帮助信义集团获得材料工程中级职称评审权,实现“企业自评、政府审批、全国通用”的职称评审模式。为我市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精准的人才服务。

 

联系单位: 市教育局秘书科

联系电话 3862273

 

 

芜湖市教育局

2024715

 

 

 

 

 

抄送:市委督查办公室(市政府督查办公室)、市政协提案委办公室。